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毕业

水利毕业范文精选

水利毕业

水利毕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团队模式;水利类专业;保障机制

一、实践案例基本情况

本研究团队从2012届开始在水利工程学院进行团队模式的试点研究工作,对团队模式的最终评价由两方面数据构成,一方面为硬件,即论文的最终成绩,另一方面为软件,即学生对论文完成过程收益程度的评价。由于每位老师的指导水平不一,为保证评价结果准确,选择同一位老师连续五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为体现出两种模式的差别,该教师交替使用传统模式和团队模式进行指导,具体为第一年为传统模式、第二年为团队模式、第三年为传统模式、第四和第五年为团队模式。表1为该教师连续5年的论文题目及成绩汇总表。

二、单个案例具体实践过程

1.课题的分解。团队的大课题为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洪灾风险及管理影响研究,因为学生团队的成员人数为5名,所以需要将大课题分成5个子课题。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蓄滞洪区的洪灾风险及管理的影响研究,二是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的影响,所以划分后的子课题分别为:A.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防洪功能的影响研究;B.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及仿真的研究;C.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的研究;D.蓄滞洪区洪灾损失评估及分散模型研究;E.地面沉降对蓄滞洪区洪灾风险的影响研究。这5个课题按照时间节点的先后顺序是ABCDE,按照难易程度是BAECD,所以关键性的课题是前两项。

2.任务的分解。分解完课题再对学生进行分析,主要从自学能力、时间自由度、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情况如表2所示。按照学生的特点,结合自愿和推荐的原则选定孙同学为组长并为其分配难度适中的C,因为其时间自由,且具备较好的管理能力。将难度较大且时间节点靠前的AB课题分配给熊同学和雷同学,将难度较低的DE分配给宗同学和郑同学。

3.课题完成过程。课题组采取集中的方式完成论文,老师给他们指定办公室,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集中进行学习和写作,老师每天不定时过去一趟,解决当天的问题。学生们第一阶段的工作都是查阅自己课题相关资料,由于是基于一个大课题,所以大家有部分资料是共同的,大家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商量。第二阶段工作是找到自己课题的研究方法,这个阶段熊同学和雷同学分别要学习一种软件的使用,所以难度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其自学能力较强,整体上工作并不耽误,而且他们在完成自己任务之后还能帮助郑同学和宗同学。在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带动的氛围下,每位同学都能加快进度,比正常要求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完成了论文。

三、团队模式整体效果分析

水利毕业范文第2篇

1、实习目的

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等,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

2、实习任务

通过理论知识回顾、资料搜集,以及老师讲解、学生提问,实地观察、现场记录参与实验等等方式,对*水利枢纽工程情况进行现场实习,掌握一定的施工技艺。

3、实习时间

2009年12月*日—12月*日

4、实习人员

带队老师:

学生:

二、实习内容

1、工程概况

*水利枢纽工程地处*江一级支流*河上游的*市*县境内,坝址位于*县*镇*村上游1km处,距*县城7.6km,距*市约30km。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河发源于*市*县*乡境内的*山金顶北麓,河流自源头向北流经*、*、*、*、*、*、*等地,至*与*会合流入*市境,而后自西向东流经*、*、*、*及*诸县市,于*镇附近汇入*江。*河主河全长273km,全流域面积6486km2。*河在*市境内的河长为52km,流域面积为698km2。

*年由*省*地区行署水电局编制的《*河流域规划报告》,对*河干流拟定了十五级开发方案:*347.7——山弯——*240——西村一级103——*船运闸98.4——高山头96.4——化成岩91.4——雷坤85.5——二马滩75——江口70——*惠渠滚水坝50.7——二化坝45.7——水西41——宋家36.6——矗湖30。规划报告指出,*是一个缺水地区,尤其是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需求较大,*水库调蓄*河径流,可解决*市东部一带的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推荐*水利枢纽为近期开发工程。

2、水文地质情况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30km2,主河长28.7km,流域平均宽度8.01km,主河道平均比降14.8‰。

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2.9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1.0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9天。

*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7.6km处设有*水文站,具有*~20*年共47年连续的实测水文资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经计算,*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7.54m3/s,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3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8×109m3。

*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多发生在4~9月份,经分析计算,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标准(p=0.2%):洪峰流量1260m3/s,24h洪量42.3×1*m3,72h洪量68.3×1*m3;校核洪水标准(p=0.05%):洪峰流量1820m3/s,24h洪量61.1×1*m3,72h洪量98.4×1*m3。施工设计洪水:9月~次年3月洪峰流量(p=10%)196m3/s。

*河为少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35×1*t,水库50年泥沙淤积量为128.8×1*m3。

本区处华南褶皱系*中南褶皱,*西南拗陷之*山~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北部为丘陵区,局部见有小规模滑坡体及崩塌堆积体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供水管线区和坝下灌区属于丘陵低山及冲洪积地貌,未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库周和库盆由透水性较微弱的变质岩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炭系碎屑岩构成,无可溶性岩分布,山体雄厚,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未发现通向库外的导水构造,不存在水库永久渗漏问题。

库岸多为岩质岸坡,土质岸坡一般亦较平缓,库岸稳定性较好,但自下坝址至九洲段库岸岸坡较陡,局部见有滑坡及坍塌现象;坝址上游右岸400m处滑坡体,存在失稳的可能,将威胁大坝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崩塌堆积体对左岸引水隧洞进口(短线方案)的稳定亦构成威胁,对近坝左岸崩塌堆积体予以清除。部分土质库岸在水库蓄水过程中或蓄水后,将会产生坍塌或滑坡等现象,虽对大坝及水库安全不会构成威胁,但对邻近正常蓄水位线库岸的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可能受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

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固体迳流微略,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库区内未见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及文化古迹遗址分布,淹没影响小,库尾地面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6.5~8.8m,不存在浸没问题。由于库区无孕震断裂分布,上基岩深部张裂隙不发育,导水性差,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高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水库蓄水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下坝址河谷狭窄,呈“v”型,主要分布有震旦系松山群老虎塘组浅变质岩系、

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测水段(c1d2)碎屑岩系及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坝基岩体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测水段沉积碎屑岩系,岩性由砾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炭质(或含炭)粉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等组成。

沿线洞段上覆山体雄厚,隧洞沿线穿越岩层为:c1d2-1-2层、c1d2-1-3层、c1d2-2-1层、c1d2-2-2层及c1d2-2-3层;隧洞进口洞脸局部置于崩塌堆积体之中,建议将堆石体予以清除,隧洞出口岩性主要为微风化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洞脸边坡稳定性较好。主厂址置于(c1d2-2-3)层岩体之上,为巨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其力学强度基本能满足建主厂房要求。

供水管线管基和支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尚好,供水隧洞进、出口及洞身成洞条件较差,建议对进、出口洞脸边坡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进、出口附近洞段围岩视开挖情况,采取边挖边支护措施;灌区渠系建筑物大部将置于第四系残坡积层或洪冲积层之上,局部渠段置于基岩上,一般不存在较大的边坡稳定问题,局部可能存在边坡渗漏及渠坡渠底抗冲刷问题。灌区运行后,不会产生盐碱化等不良问题。

坝址附近天然建筑材料中砂卵(砾)石料缺乏,需利用块石人工轧制;土料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填筑上、下游围堰的设计要求,运距较近,运输方便,但开采不甚方便;块石料分布于坝址附近,块石料场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为巨厚层状构造,岩体多呈弱下~微新状,储量丰富,轧制粗、细砼骨料成材率较高,块石料储量和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该料场运距较近,交通运输方便,开采亦较方便

3、工程任务和规模

经前期工作研究及本阶段工作复核,确定*水利枢纽为一座大(2)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8×109m3,其开发任务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

*水库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水库下游*县城防洪。*县城坐落在*河两岸,现状防洪能力较低,经常遭受*河洪水的威胁与侵害,严重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县城防洪规划报告》,县城防洪采用堤库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解决,即先期对县城*河两岸现状堤防(河岸)进行加高加固处理,使其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在县城上游*河干流上拟建*水利枢纽工程,设置防洪库容,使县城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2001~2002年*县对县城沿*河两岸堤防(河岸)进行了整治加固处理,目前*县城沿*河两岸堤防防洪能力已达到5年一遇。因此兴建*水库是进一步解决*县城防洪问题的关键性工程。

*市地处*省西部湘*交界的分水岭,区域内无过境河流,人均水资源量为2000m3,为全省人均3570m3的56%。*市中心城区控制面积为132.7km2,城区地表水资源量仅约1.2×109m3,按2005年人口测算,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仅为276m3,属于水资源贫乏区。经水资源平衡分析,*水库向*市中心城区年供水量为6205×1*m3;向*县城年供水量为1095×1*m3,合计年供水量为7300×1*m3。通过设计研究,水库供水从引水隧洞供给原水,通过输水管道向白源水厂(配套新建)及*县城水厂输送原水,经水厂按工艺规定处理后,利用城区输水管网向城区用户供水。

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水库总库容为1.*81×109m3,年平均日供水量20×1*t,电站装机容量12mw,灌溉面积10.12×1*亩,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确定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工程。根据本工程等别,确定大坝、溢洪道、放空洞、供水兼发电及灌溉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引水隧洞为3级建筑物,发电厂房为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4级。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场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在可研阶段推荐下坝址方案的基础上,本阶段拟定上、下两条坝线进行比选,以碾压砼拱坝作为基本坝型进行坝线比选,经过对两坝线布置及技术经济比较,下坝线优于上坝线,本阶段推荐下坝线为选定坝线。

在可研阶段推荐碾压砼拱坝方案的基础上,本阶段对碾压砼拱坝、砼双曲拱坝、碾压砼双曲拱坝三种坝型作进一步的比选,经综合比较,本阶段推荐采用碾压砼双曲拱坝。

本阶段引水隧洞洞线拟定左、右岸长、短洞线四条洞线进行比选,以确定工程总体布置。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左岸短洞方案。

根据坝型、坝线及总体布置方案的比选,本工程枢纽总布置推荐下坝线碾压砼单曲拱坝左岸短洞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244.0m,设计洪水位(p=0.2%)246.20m,校核洪水位(p=0.05%)246.72m,大坝采用碾压砼单曲拱坝,坝顶高程247.6m,溢流堰对称布置在拱冠梁处,共三孔,每孔净宽8.0m,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型,弧形闸门控制泄流,堰顶高程237.0m,出口挑流消能;为大坝检修和放空水库,在坝体桩号0+109.62m处设置一放空洞,放空洞进口中心线高程191.0m,放空洞断面尺寸1.6×2.0m(宽×高),放空洞出口采用挑流消能。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大坝的左岸,塔式进水口于左坝头上游约100m处,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隧洞总长378.65m,洞径3.0m,隧洞进水口底板高程200.0m,厂房位于大坝下游河道约220m处,采用地面式厂房,厂房内安装2台6mw的水轮发电机组。大坝采用碾压砼双曲拱坝,坝顶高程为247.6m,坝基最低开挖底高程148.50m,最大坝高99.1m,坝底最大宽度30m,坝顶宽度5.0m,坝顶长度为268.23m,大坝上游面设置r90200二级配碾压砼防渗层,防渗面板顶宽2.0m,底宽为8.2m,大坝碾压砼采用r90200三级配碾压砼。坝内布置三条纵向灌浆、排水及观测廊道,廊道采用拱顶平底式,宽度为2.5m,高度为3.5m;在左右岸高程195.0m、220.0m处分别设置横向交通廊道,横向交通廊道采用拱顶平底式,宽度为2.0m,高度为3.5m。溢流堰对称布置在拱冠梁处,共三孔,每孔净宽8.0m,堰顶高程237.0m,溢流堰采用wes实用堰型,弧形闸门控制泄流,出口为挑流消能,反弧半径15m,挑射角为20°,挑流鼻坎顶高程为223.54m,为大坝检修和放空水库,在大坝左侧0+109.62m桩号处设置一放空洞,放空洞断面尺寸为1.6×2.0m(宽×高),进口中心线高程191.0m,出口为挑流消能。

为加强基岩的整体性和均一性,提高基岩的弹性模量,减少坝基的渗透性,对坝基进行全面固结灌浆处理,对坝基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加强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深一般为5m,钻孔布置呈梅花形,孔、排距均为3.0m;在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范围内加深、加密钻灌,加密部位固结灌浆,孔、排距为1.5m,孔深8m。对坝基进行帷幕灌浆,相对隔水层界线按透水率q<1lu的原则确定。防渗帷幕伸入岸坡一定长度并与河床部位的帷幕保持连续性,防渗帷幕为单排,孔距为2m,孔深伸入相对隔水层界线3m。河床坝段最大幕深16.5m,左、右两岸坝段,幕深由10m~37m,其防渗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和长度以及帷幕轴线的方向,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线与正常蓄水位的交线等,确定左、右岸灌浆平洞分别深入岸坡为20m及30m。

引水隧洞布置在大坝左岸,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左坝头上游约100m处,进水口为岸塔式结构。隧洞由进水口、进水闸、渐变段、隧洞段、内衬钢管段及岔管段组成。进水闸坐落在弱风化炭质粉砂岩上,进水口设直立式拦污栅,闸室顶高程为247.6m;闸室段长25.3m,宽13m,分两孔布置,边墩厚2m,中墩厚3m,闸顶高程247.6m,闸底板高程200m。闸室布置四道工作门和一道检修门,工作门后布置长6m的消力池,池深2.0m,检修门后设进人孔。闸墩上部设置启闭机房,进水口闸室顶设交通桥与交通公路相连,桥面宽3.5m。

根据城市供水及灌溉供水要求,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取水口共分为四层,各层取水口底高程分别为231.8m、220.6m、210.6m、200.0m,取水孔口尺寸均采用3×10m(宽×高)。隧洞衬砌后内径3.0m,衬砌厚30cm,隧洞全长378.65m,包括渐变段、上平管段、上弯管段、斜管段、下弯管段、岔管渐变段、支管段,岔管段长19.68m,“卜”型布置,支管洞径1.6m,长17.13m,引水隧洞出口中心线高程为158.9m。

发电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布置于大坝下游河道约220m处,主厂房安装两台6mw的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号为hljf3001a-lj-103,发电机型号为sf6000-10/2600,总装机容量12mw,机组间距8.50m。主厂房总高度23.09m,长度为31.80m,宽度为14.50m,机组安装高程158.90m。

水利毕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合式;水利;教学改革

0引言

自1999年试点以来,开放教育在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3年春季学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首先在全国部分省、直辖市试点招生。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及不断优化教学改革,国家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经进入了良好的教学常态,但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开放教育教学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开放教育专业学习阶段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灵活实践,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从而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扎实,对后续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1]。在微课、雨课堂等线上教学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也随之而来。

1开放教育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三年制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综合实践课等几大模块,专业学分为72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模块中的毕业设计学分为10学分,在第五学期开设,时长一学期。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学工作采用三次面授与多种联系方式共用的形式开展。首先学生会参加教学分部开展的毕业设计指导会,在会上针对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以及设计任务进行详细说明。会后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自拟设计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在开题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设计初稿,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内容进行专业指导,最终形成毕业设计终稿准备答辩。三次面授指导分别在第一次的指导会、开题及初稿阶段。除了三次面授指导,整个指导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沟通都是通过QQ、邮箱、电话等方式来实。但这种指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学习工程力学、环境水利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灌溉与排水等专业课程。由于专业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力学、建筑力学、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等专科阶段的基础知识。而开放教育本科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非水利专科专业毕业,水利专业知识为零基础,即使在补修课环节完成的较好,也存在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另外,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将专业课程基本修完,对于在日常工作经常接触的知识,会在工作中不断巩固加强,学以致用,但对于工作范围接触不到的知识点就会随着时间而遗忘。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过程,这就会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知识的储备不足,存在设计困难的情况[2]。

1.2师生沟通不畅

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QQ、邮箱或电话等方式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时,存在无法得到及时回复的情况,降低了指导的时效性,同时也存在表达及理解方面的沟通不畅,降低了指导效果,影响了设计的质量。这样知识补充及后续的设计内容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1.3毕业设计指导缺乏过程考核

除了三次面授指导外,学生和教师的沟通都是通过电话、QQ及邮箱来取得联系。在指导过程中,完全依靠学生和教师的自觉性,指导过程没有考核标准,缺乏过程监控,这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学生方面,一些主动性差的学生会减少和指导教师沟通的次数,甚至存在一些学生从开始设计到答辩从未联系过指导教师的情况,指导教师不清楚学生的设计进度,无法开展有效指导。教师方面,不乏个别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对学生指导不到位。这些都会降低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学生自身提高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2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水利团队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2.1线上教学

该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开展,我们通过“学习指南”“做什么”“怎么做”“夯基础”“开题报告提交”“毕业设计提交”六个模块向学生展示了毕业设计从明确任务、如何设计、知识储备到提交设计成果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流程。2.1.1学习指南。这个模块是向学生介绍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从开题到答辩各个阶段的时间提示。另外,这个模块里还设有讨论区,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这里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2.1.2做什么。在这个模块里,我们会把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撰写规范、学位设计的申请条件及注意事项、答辩须知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设计资料及模板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这个模块里可以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成果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2.1.3怎么做。这个模块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前期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毕业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各项设计环节如何开展。模块中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毕业设计常见问题解答、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施工组织设计样例、水闸设计说明书编写参考提纲、重力坝设计说明书建议编写提纲等内容。水利工程设计中不同的选题有着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为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任务,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常见水工建筑物设计内容提纲。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设计都会涉及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有的学生常因设计资料有限,对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及一些重要的施工技术问题了解不深,设计该项内容时比较困难,这时学生可以参考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及施工组织设计样例等资料。2.1.4夯基础。毕业设计是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各类专业技能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3]。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了解设计阶段的深度和任务,熟知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因此我们在这个模块里设计了“水利工程设计基本理论介绍”,这样学生对工程规划及枢纽布置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毕业设计提供了前期准备。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施工导流规划、溢流坝剖面设计、非溢流坝剖面设计及闸门设计的讲解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2.1.5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开展设计的选题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它对学生的设计计划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明确指导内容开展有效指导,这样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该模块有开提报告提交时间的提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开题报告提交的截至时间,为学生合理规划设计安排提供帮助。在这里也可以实现师生交互功能,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以及一些毕业设计典型的选题范围合理的确定自己的设计题目,形成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提交页面里,学生将自己的开题报告上传到平台上,教师可以及时下载查阅,经评阅后在相应的评语反馈栏目中评阅意见,也可以通过上传批注文件的形式进行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评语进行修改或进入毕业设计初稿阶段。2.1.6毕业设计。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设计的选题都是在水工建筑物设计范畴中,质量方面的把控重点有以下几个环节:主要建筑物选型与枢纽布置阶段(养成综合分析和抓住重点的思想方法)、建筑物设计阶段(纠正重计算忽略工程特点的偏向)、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克服轻视施工的思想)。这几个环节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初稿中基本形成相应设计构架并提交到指导平台上,指导教师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法提出指导意见,学生按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毕业设计二稿,再次提交到指导平台上,教师针对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图纸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形成毕业设计终稿,教师给予评语及成绩。教师指导及学生设计的上传全部在指导平台上完成,免去了先前多次面授指导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平台上清晰的记录了教师指导痕迹和学生设计的提交情况,教师的指导教学能够实现全面的过程化管理,学生在修改毕业设计时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各个阶段给予的全部指导意见。

2.2线下教学

为了能够使学生合理选题,顺利开展毕业设计,我们保留了开题阶段的一次面授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指导教师解答,帮助学生确定更合理的设计题目。

2.3试点应用

2020年春季,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混合指导教学模式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学员40人,指导教师4人。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有据可查,更加规范,师生交流互动过程可在平台上清晰可见(见图1、图2),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质量明显好于往年。通过答辩可以看出试点学员对毕业设计内容掌握较好,毕业设计成绩较往年明显提高(见表1),真正做到了懂设计、会设计。

3结论

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下面授首先帮助学生确定好自己的设计方向,再通过线上的信息提示、资料下载、基础知识巩固、指导沟通等方面,解决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师生沟通不畅以及指导工作缺乏过程考核等问题,完善了整个毕业设计指导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综合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提升,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宁.多校区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远程指导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0(1):63-65.

[2]朱卫东.教师在线指导毕业设计的引导作用研究[J].科技与教育,2013(12):44-46.

[3]孙召英.毕业设计指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20.

水利毕业范文第4篇

自1999年试点以来,开放教育在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3年春季学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首先在全国部分省、直辖市试点招生。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及不断优化教学改革,国家开放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已经进入了良好的教学常态,但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开放教育教学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学模式改革中。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开放教育专业学习阶段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灵活实践,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从而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扎实,对后续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1]。在微课、雨课堂等线上教学遍地开花的大背景下,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也随之而来。

1开放教育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三年制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综合实践课等几大模块,专业学分为72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模块中的毕业设计学分为10学分,在第五学期开设,时长一学期。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学工作采用三次面授与多种联系方式共用的形式开展。首先学生会参加教学分部开展的毕业设计指导会,在会上针对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以及设计任务进行详细说明。会后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自拟设计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在开题阶段,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设计初稿,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内容进行专业指导,最终形成毕业设计终稿准备答辩。三次面授指导分别在第一次的指导会、开题及初稿阶段。除了三次面授指导,整个指导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沟通都是通过QQ、邮箱、电话等方式来实。但这种指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学习工程力学、环境水利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灌溉与排水等专业课程。由于专业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力学、建筑力学、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等专科阶段的基础知识。而开放教育本科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非水利专科专业毕业,水利专业知识为零基础,即使在补修课环节完成的较好,也存在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另外,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将专业课程基本修完,对于在日常工作经常接触的知识,会在工作中不断巩固加强,学以致用,但对于工作范围接触不到的知识点就会随着时间而遗忘。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过程,这就会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知识的储备不足,存在设计困难的情况[2]。

1.2师生沟通不畅

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QQ、邮箱或电话等方式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时,存在无法得到及时回复的情况,降低了指导的时效性,同时也存在表达及理解方面的沟通不畅,降低了指导效果,影响了设计的质量。这样知识补充及后续的设计内容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1.3毕业设计指导缺乏过程考核

除了三次面授指导外,学生和教师的沟通都是通过电话、QQ及邮箱来取得联系。在指导过程中,完全依靠学生和教师的自觉性,指导过程没有考核标准,缺乏过程监控,这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学生方面,一些主动性差的学生会减少和指导教师沟通的次数,甚至存在一些学生从开始设计到答辩从未联系过指导教师的情况,指导教师不清楚学生的设计进度,无法开展有效指导。教师方面,不乏个别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对学生指导不到位。这些都会降低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学生自身提高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2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水利团队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2.1线上教学

该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开展,我们通过“学习指南”“做什么”“怎么做”“夯基础”“开题报告提交”“毕业设计提交”六个模块向学生展示了毕业设计从明确任务、如何设计、知识储备到提交设计成果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流程。2.1.1学习指南。这个模块是向学生介绍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从开题到答辩各个阶段的时间提示。另外,这个模块里还设有讨论区,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这里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2.1.2做什么。在这个模块里,我们会把毕业设计的写作要求、撰写规范、学位设计的申请条件及注意事项、答辩须知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设计资料及模板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这个模块里可以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成果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2.1.3怎么做。这个模块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前期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毕业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各项设计环节如何开展。模块中主要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范围、毕业设计常见问题解答、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施工组织设计样例、水闸设计说明书编写参考提纲、重力坝设计说明书建议编写提纲等内容。水利工程设计中不同的选题有着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为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任务,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常见水工建筑物设计内容提纲。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设计都会涉及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有的学生常因设计资料有限,对施工导流、施工方法及一些重要的施工技术问题了解不深,设计该项内容时比较困难,这时学生可以参考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及施工组织设计样例等资料。2.1.4夯基础毕业设计是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各类专业技能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3]。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了解设计阶段的深度和任务,熟知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因此我们在这个模块里设计了“水利工程设计基本理论介绍”,这样学生对工程规划及枢纽布置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毕业设计提供了前期准备。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个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施工导流规划、溢流坝剖面设计、非溢流坝剖面设计及闸门设计的讲解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讲解视频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2.1.5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开展设计的选题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它对学生的设计计划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明确指导内容开展有效指导,这样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该模块有开提报告提交时间的提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开题报告提交的截至时间,为学生合理规划设计安排提供帮助。在这里也可以实现师生交互功能,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以及一些毕业设计典型的选题范围合理的确定自己的设计题目,形成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提交页面里,学生将自己的开题报告上传到平台上,教师可以及时下载查阅,经评阅后在相应的评语反馈栏目中评阅意见,也可以通过上传批注文件的形式进行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评语进行修改或进入毕业设计初稿阶段。2.1.6毕业设计。大部分的水利工程设计的选题都是在水工建筑物设计范畴中,质量方面的把控重点有以下几个环节:主要建筑物选型与枢纽布置阶段(养成综合分析和抓住重点的思想方法)、建筑物设计阶段(纠正重计算忽略工程特点的偏向)、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克服轻视施工的思想)。这几个环节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初稿中基本形成相应设计构架并提交到指导平台上,指导教师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方法提出指导意见,学生按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毕业设计二稿,再次提交到指导平台上,教师针对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图纸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形成毕业设计终稿,教师给予评语及成绩。教师指导及学生设计的上传全部在指导平台上完成,免去了先前多次面授指导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平台上清晰的记录了教师指导痕迹和学生设计的提交情况,教师的指导教学能够实现全面的过程化管理,学生在修改毕业设计时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各个阶段给予的全部指导意见。

2.2线下教学

为了能够使学生合理选题,顺利开展毕业设计,我们保留了开题阶段的一次面授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够及时得到指导教师解答,帮助学生确定更合理的设计题目。

2.3试点应用

2020年春季,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混合指导教学模式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学员40人,指导教师4人。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点,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有据可查,更加规范,师生交流互动过程可在平台上清晰可见(见图1、图2),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质量明显好于往年。通过答辩可以看出试点学员对毕业设计内容掌握较好,毕业设计成绩较往年明显提高(见表1),真正做到了懂设计、会设计。

3结论

水利专业毕业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下面授首先帮助学生确定好自己的设计方向,再通过线上的信息提示、资料下载、基础知识巩固、指导沟通等方面,解决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师生沟通不畅以及指导工作缺乏过程考核等问题,完善了整个毕业设计指导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综合能力得到更进一步地提升,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宁.多校区大学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远程指导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0(1):63-65.

[2]朱卫东.教师在线指导毕业设计的引导作用研究[J].科技与教育,2013(12):44-46.

[3]孙召英.毕业设计指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420.

水利毕业范文第5篇

(一)房地产现行税费繁多。重复征税严重。房地产行业链条中涉及大量税费,既有税务机关在房地产取得、保有、转让环节征收的营业税、城建税、契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等税种;又有土地管理部门收取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项目繁多的税费计征复杂,且负担不合理。房地产开发流通环节税费多,无形中增加了房屋成本,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行土地使用制度不合理。我国实行的是“批租制”,即在土地使用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规定用地者可以向政府购买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批租期限从40-70年不等,而其大部分税费,用地者须一次性支付。房产所有者在购入房地产时,其房价中已经包含了土地批租期限内的几乎全部的房地产税费。土地批租制给各级政府带来了丰厚的财源,可以用来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后4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是本届政府花后届政府的钱,是“寅吃卯粮”搞建设,其后果必然导致土地的滥用。在短期利益和政绩思想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忽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无计划、无节制地出售土地,导致土地资源剧减和浪费。

(三)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居高不下。现今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投资性的购房行为逐渐替代了消费性的购房行为。一些城市的居民购买房产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进行投资。炒楼团的出现扰乱了市场供求信息,导致楼价非理性上涨。这一方面造成了当前房屋空置率较高,而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影响了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解决。

二、开征物业税的利弊比较分析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对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征收的税款,税值随房产升值而提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一)开征物业税的好处

1、稳定税源,促使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物业税的开征将土地财富平均分配到每一届政府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土地出让金的后移和分期缴纳税费,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出让土地的短期回报。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短期行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繁荣程度,扩大税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可以克服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有利于降低购房门槛,打击炒楼行为。物业税的开征改变原有的体制,将以往在房价中一次性交纳的税费改成按年收取。改革后房屋的成本下降,房地产的初始价格也将有所下降,进而降低居民的购房门槛,增加老百姓改善住房的机会和能力,有益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同时,炒楼者不能再坐等房产升值,每年一大笔物业税形成巨大的房产持有成本,对炒楼者是巨大压力。中低收入消费者购房能力增强,购买自住房相对增加也使房地产投机者投机性购房相对减少。

3、减少房地产开发风险,稳定金融系统。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征税项目多,重复征税加重了开发企业的负担,加剧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房地产投资风险将加剧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的风险。物业税的开征使开发商建房时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等税费由购房者在房产保有阶段按年交纳,大幅减轻了开发商的筹资压力和相关的利息负担,减少了纳税环节,缩短了开发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减少了房地产投资开发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金融系统摆脱房地产泡沫的冲击,提高金融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4、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物业税的开征特别是采用累进的税率,能起到“劫富济贫”的作用,增强政府转移支付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差别税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对居住高档别墅者课以高税,对居住普通住房者减少征税甚至减免物业税,可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

(二)开征物业税可能带来的问题

1、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当期建设资金困境。物业税的实施将资金分摊到以后的40甚至70年收取,在短期内会引起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城市建设可能面临资金困境。这将会降低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建设的能力,导致相当部分城市因缺乏市政资金投入而产生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形。

2、房屋的使用成本增加。虽然物业税的开征降低了购房成本,但其使用成本却增加了。目前大多数购房者都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买房,在以后的使用阶段按月归还贷款。实施物业税后,购房者在还贷款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定税收负担,且税收随物业的增值而不断增加。许多经济实力不强的家庭会出现“买得起住不起”的情形,进而增大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坏账率,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3、可能会刺激土地投机。改革房地产税制,购房者的购置成本降低,而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则降得更直接明显。政策极大地刺激了购房者的需求,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可能会出现新的圈地运动,使更多农民失去土地。开发商不用一次性交付土地出让金及税费就能拿到土地,可能会产生少数人垄断土地、哄抬地价,抬高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现象,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康因素,并造成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4、旧房的重复征税问题。从土地批租制过渡到物业税模式,要经过一番复杂的演化过程。土地批租制已实行了20多年,不少城市即将度过建设高峰期。批租制盛行时期,相当数量房地产已经一次性交纳多年土地税费。房地产业的税负主要集中在开发和交易环节,因此新法实施前的大量“老房”的价格中,已经一次性包含了几十年的年金以及其他税费,并且已经纳入财政。而物业税一旦开征,对所有的房地产一律按新法收税,也就意味着重复计征,将使大量“有产者”承受额外的税收负担。

5、可能发生财富分配的逆向调节。鉴于城乡、地区贫富的差别,物业税税率不会太高。对富人来说,这一税负并不会影响其置业决策和生活质量;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攒钱买房只是负担的开始,在负担按月还款、物业管理费等费用之后,再加上物业税,无异于雪上加霜。就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而言会导致“买房难养房更难”的不利局面,这有悖于开征物业税的初衷。

三、对我国物业税改革的建议

(一)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将现行缴纳的各种税费合并,转化为在房地产保有阶段统一征收物业税。建议对自用房屋拥有的第一套住房免征,从第二套房屋起交纳物业税。清理目前与房地产有关的税费,剔除一切不合理的税费,把合理的费全部纳入税的范畴,形成一个房地产税收总额。改变现有的从价、从租、从量计税的混乱局面,一律从价计征,确保税负公平。同时对外资企业单位、经济组织、个人一律按统一的名称征收物业税,以实现房地产税制的内外统一,有效促进公平竞争。

(二)建立房地产评估制度。物业税的征收以房地产市场价值为依据,而目前国内物业价值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应尽快建立完善物业定期估价机制。按房地产评估值征税,有利于解决现行房地产(物业)税制存在的计税依据不合理的问题,使多占有财产的人多缴税,少占有财产的人少缴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房产价值随之上下浮动,评估值也会相应调整,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按评估值征税可以较好地调节土地级差收益,保护土地资源,也可以促使纳税人合理利用房产、土地,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和促进房地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议房产评估每3-5年进行一次,合理评估不断变化的房屋价值,这是发挥物业税功效的一个关键性环节。